您的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详细内容

点亮百年纱灯 传承丝路非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27日—7月31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古纱轻扬,光影织就丝路非遗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王璐菊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开展为期一周的古纱灯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

ac5ee27847a147208569ebac54343a29.png

队员们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和走街串巷寻访当地老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河口古镇的历史河口古镇,古时又称“喀啰川”,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在明朝中后期的400多年间,这里曾是西北最大的商埠码头。因其西连青藏,北接河西走廊,东至中原腹地,是黄河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汇延伸的要冲之地。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古镇已成为兰州以西最大的商贸重镇,也是诸多的驿站、渡口和码头多元文化交流的聚集之地。据《皋兰县志》记载,在同治,咸丰年间,河口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挂纱灯。一般从正月十二“上灯”,正月十四、十五为“正灯”,正月十六则为“败灯”,共计五个夜晚,即寓“五谷丰登”之意,亦称“五夜元宵”。

c4bac0edd8124c9aa83bcc00234d24af.png

同时,为深入了解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口古纱灯,实践团拜访了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纱灯传承人张振祥张振祥老师向队员们详细讲述了非遗项目——河口纱灯的历史沿革与传承发展现状纱灯上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每一面都是历史的记忆,每一笔都是河口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古纱灯制作过程中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匠人匠心的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等古老技艺,现场制作了多个研学专用纱灯,不仅加深了对非遗内涵与技艺精髓的理解,更勇于创新,将现代审美元素巧妙融入传统技艺之中,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不失传统韵味的新颖作品。

85718aa9ec564c719d4445109fac9eaa.png

队员们追寻历史足迹,赶赴河口古镇古纱灯墙,用心体悟了历史的温度,寻访了古纱灯里的文化自信。夜晚上灯之后微风徐徐,羊油灯影须臾闪烁,精工的人物在古纱灯的承托下摇曳生姿,有了灵动之态,这也是纱灯最美的时刻。一盏盏纱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起了昔日美丽的故事,诉说着渡口曾经的辉煌。古街、古巷、古祠堂在纱灯的映照下,使得古镇宛若洗尽铅华的老人,曾经的浪漫,如今弥漫出苍凉的慈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使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f0b32b3666d044d6ba10f1d304bcb19e.png

受到启发的队员们自发在古镇的广场、学校、社区等地设置宣传点,通过展3示古纱灯实物、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古纱灯文化讲座以及设计古纱灯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宣传河口古纱灯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协助张振祥老师举办了古纱灯制作技艺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当地年轻人和中小学生前来学习古纱灯的制作工艺。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感慨道:“以前觉得古纱灯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自己亲手制作,才发现它的魅力如此之大,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31fd7f69a6d14b1f842153b07f7a72e9.png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古纱轻扬,光影织就丝路非遗梦’之行,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河口古纱灯这个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更激发了大家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热情与责任感。”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队将通过创新手段与多元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项目中来,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好民族的智慧和历史。团队将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找准甘肃定位,发挥甘肃优势的方向砥砺前行,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团队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热情与责任感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肯定,并在今日头条西固区河口镇人民政府官方账号发布了题为“古纱轻扬,光影织就丝路非遗梦——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赴河口古镇开展“三下乡”活动”的详细报道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2910150194905635/?log_from=9c759c76d6385_1724479928498)。

通讯员张道兴  沈思敏  武鹏进  孙鑫平


【打印正文】
版权©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    备案:陇ICP备13000622号  Copyright © 2016-2017